Board logo

標題: 昔時婚禮習俗(摘錄自三峽鎮誌)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klim    時間: 2012-10-26 23:47     標題: 昔時婚禮習俗(摘錄自三峽鎮誌)

第二節 婚嫁之俗
  我國自先秦以來,將婚禮分為六個階段:納采,問名,納吉,納徵,請期,親迎,今日之傳統婚禮則大致可分為:議婚,訂婚,結婚三大階段。婚嫁有大娶,小娶之別,大娶即為一般之婚嫁,依古制行禮,小娶則為招婿或半招半嫁之謂。
第一項 議婚
  今日男女多為自由戀愛,互訂終身,大率已無此俗;昔時婚嫁由父母做主,憑媒妁之言,以議婚為婚姻禮俗之開端。議婚即為問名,一般議婚之條件須考慮:(1)容貌:女子以下巴圓天閣飽滿為佳。(2)才能:此包括教育及品德,雙方教育以相當為佳,女子品德以溫柔賢淑為主。(3)姓氏:同姓不婚為周朝以來之傳統,甚且異姓同祖亦不婚;今日則較為開明,然若血緣有關係者,亦多不婚,另昔時尚有因祖先曾有仇隙而不婚者,今則無此禁忌。(4)年齡:男女雙方差三歲者視為小沖,差六歲為大沖,昔人皆未敢犯此忌緯;今則不再拘泥於此舊例。(5)家風:基本條件符合後,雙方家長便打聽對方個人及家庭狀況,謂之〔探家風〕。雙方於上述條件皆滿意後,即行〔相親〕;相親多於早上,由女子端甜茶款客,男方即藉此審視女子之容貌,體格,舉止,言語等,收茶甌時男方須以紅包〔壓茶甌〕,若滿意則紅包較重,同時接受女方午餐招待,相親滿意,依次須將女方之生辰八字庚帖送與男方以合婚,俗稱〔提婚字仔〕,男方將之置於神明祖先案前卜吉,三日內若家中平安無事,無人生病,受傷,或打破碗碟者,即表示吉祥;其後進一步將男方之庚帖送至女家,或問卜於星相,或即表示同意合婚。議婚至此,乃將女命及男命合譜送至相命館請日師合婚,只要雙方無相剋,即可定下此門親事。
  議婚之初,亦有女家經媒妁,請男家提出〔字仔〕〔庚帖〕,作為〔探聽〕男方之依據;女方認為適合且祥,即將男女庚合寫一譜送至男家,否則即將原件退回作罷。〔字仔〕或稱〔婚仔〕,乃寫於紅色長方紙上,男書乾造,女書坤造,而生年月日時之合共字數,須合雙數,如遇單數,男於其下添〔健〕字,女於其下添〔瑞〕字,〔字仔〕與〔八字〕雖均稱為年庚,惟略有差異;八字之甲庚,必須用干支寫,以便作占卜之用;字仔則書寫籍貫排行等,作為查探之依據。俗謂字仔為〔小年庚〕,八字為〔大年庚〕。

第二項 訂婚
  訂婚俗稱〔官訂〕,於議婚後行之。官訂於昔日又可分為〔小訂〕及〔大訂〕二步驟;小訂又稱〔晴訂〕,通常選擇雙日。或請日師擇日。是日早晨,由男方家長或委託媒人,送一對金戒指,小訂聘金及冰糖,禮餅等聘禮至女家,由新娘戴上戒指,即算〔官小訂〕。現今則多將小訂及大訂合併行之。大訂較為隆重,一般皆請日師擇定吉日,由男方於是日清晨將聘禮送至女家。聘禮包括有:盒仔餅,禮餅,庚帖(紅綢上繡有〔生庚〕二字),金飾(耳環,項鍊,手鍊,戒指),聘金,豬,鰱魚兩尾,龍眼,冰糖,冬瓜糖,酒,禮炮,大燭,壽金,香,連招花盆(取意連生貴子吉兆),石榴花等;禮品以〔盛〕裝之,由媒人陪同男家雙親及親戚送至女家。昔日大訂新郎不去,今日則皆前往之。女方於收得聘禮時,需將食品,禮餅供於神明前祭祀神明及祖先(拜過之禮餅新娘不可食,未拜者則不忌)。並將禮餅分贈與親友,做為訂婚之通知,此謂〔分餅〕,受贈之親友,需於日後備賀婚禮金或禮品,以作〔妝奩〕之敬,(男家亦分餅,然僅限於至親,至友)。男家所送之食品中,各須退回若干,豬肉必將腿部奉還,俗云:〔肉要乎你呷,骨頭不乎你啃〕之謂。同時女方需另備一份禮以〔壓盛〕,壓盛之禮品為:帽子(可以紅包代替),五穀子(蓮菬,桂花,謝榴,芋仔),女婿肚兜,西裝料(加佩飾花),襯衫(雪白色),領帶(或領結),袖扣(或領夾),皮帶、皮夾、皮鞋(連襪子),手錶,鋼筆等十二件物品。
  女家祭拜祖先後,即延請男方入坐,由新娘捧甜茶上廳,由媒人一一介紹,男方則於喝完甜茶後,於茶杯內置入〔壓茶甌〕之紅包。其後由新娘向外坐(入贅為向內),腳下置一矮凳,坐椅則置於大廳中央,隨後由男方尊長(或新郎)為新娘行〔掛手指〕之禮;男女雙方之戒指為金,銅各一,銅音〔同〕,取意夫婦同心同體,並以紅線繫結金銅戒指,以象徵百年好合之意。戴戒指之禮完畢,則訂婚之禮成,乃以此奉告神明祖宗。當日中午並由女方宴請親朋好友,以及男方,宴畢,男方需置放紅包於桌上,包括:岳父母,舅仔禮,姐妹禮(姨仔禮),廚師禮,端菜禮,端洗面水禮等六禮,男家臨走時,不可與女家告別,不可回頭,雙方亦不可互道〔再見〕,以示一次嫁娶便至白頭偕老之意。

第三項 結婚
  古禮之〔親迎〕,即新郎前往女家迎娶新娘,一般人於大訂之後快者一個月即行親迎之禮,久者不超過四個月,在結婚之前,應先由男方擇定結婚佳期,用紅箋書以男女之生庚及迎娶時日,稱〔請期禮書〕,由媒人送至女家,經女家復書同意,男家並以禮書,燭,炮附送女家,女家則復以禮餅分贈親友,稱〔日頭餅〕。
  親迎前:一般於結婚前需行之各事有:裁衣,安床,添妝等禮俗,裁衣乃男女雙方由日師擇定吉日行〔裁衣禮〕,即於神前由福壽雙全之婦女裁剪親迎是日穿用之白布衣褲,稱〔上頭衫仔褲〕,今則多購現成穿用之。另女方須裁製新娘服及生子裙等,男方則須裁製新郎服及添製床單,被單等物。親朋好友則於結婚前即至女家〔鞏轎腳〕,即送賀禮〔添妝〕,並於紅單上書〔燦妝之敬〕;送男方之賀禮則書〔燕爾之敬〕或〔花灼之敬〕,至結婚前夕,男方須依日師所擇吉日〔安床〕,其安放位置視男女雙方之十二干支,以及家向,窗向,神位等而定,一般並忌與桌櫃,衣櫥相對;安床是夜須拜床母,並貼〔鳳凰到此〕之符條。安床之後不可空舖或單眠,是夜需覓一肖龍童子與新郎同睡。昔時新娘於出嫁前行〔開面禮〕,即請一位好命婆婆用線為新娘拔除臉上汗毛,俗稱〔挽面〕;今則多廢之。
  親迎日:迎娶當日,女家有全家團聚同食〔姊妹桌〕之俗,以示依依不捨之情,席間應多說吉祥話,以為吉祥之意。新郎則偕同媒人,以及親朋六至八人陪同隨行為〔迎親客〕,又稱〔娶嫁〕,至女家前須燃鞭炮通知。男方除攜豬,魚,雞,轎頭圓等供女方祭祖外,且須另備六份紅包,開門禮,舅仔禮,呷某禮,挽面禮,梳頭禮,袷裙禮(後三者現今多合而為〔化粧禮〕),俗稱〔六禮〕。新娘祭祖後,即叩別父母,於擇定時刻隨新郎由西階步出,並由年高多福之〔好命人〕扶上禮車。(昔日多為花轎)新娘一出門,女家即潑一瓢水於地上,表示不被休回(離婚);車行之際,新娘即將一把夾有紅線之摺扇往車外丟,由其弟撿起,以示從此屬於他姓人。新娘至男家,出禮車前先由新郎以腳踢車門,以向新娘表示下馬威之意;隨後由一男童用盤子捧冬瓜糖,椪柑等請新娘出禮車,並由一位年高多福之〔好命婆〕引牽出車門。出禮車後由一位好命公手持八卦米篩(現多用黑傘)遮於新娘頭上,入男家門時則不可踩門檻;入廳堂後,新娘便逕入新房,昔日為三天後方出廳拜神明公媽,晚近則於入新房後隨即出至正廳祭拜神明公媽,拜畢始入洞房。新房內置兩張交椅或椅頭仔,上覆以黑長褲一條,褲下置銅幣或鈔票,由新人各坐一條褲管,錢為財,褲與庫同音,以此表示兩人既坐財又坐庫,將來必有財亦有庫。
  婚宴一般為十二道菜,其中必有甜湯圓,故俗云請人喝喜酒謂〔來呷圓仔〕。婚宴席散後,先行〔拜翁姑禮〕,隨即舉行〔呷茶〕儀式:呷茶由媒人向新娘介紹男方至親好友之禮,由長輩與至親為先,其後為平輩及朋友,每次約十人(人數須為雙數);新娘首先端甜茶依輩份大小奉上,此時媒人須喊:〔新娘出大廳,錢銀滿大廳〕,然後趁其奉茶時一一介紹親人友朋身份。甜茶之後端上冬瓜糖或糖果,福圓,再端上香煙,最後收茶甌。此時呷茶之人即需將事先備妥之紅包連茶甌送還,並說吉祥語,如:〔新娘呷甜甜,明年生後生〕。至於紅包則依例歸新娘所有,新娘並自新房取出由娘家帶來之手帕贈與呷茶者。是夜上床,俗謂新娘須將鞋子踩於新郎鞋上,日後始能〔押翁落底〕。
  婚後首次回娘家謂之〔做客〕,選第三天或第六,第十二天皆可。是日由新娘之弟來男家探視並接回,俗稱〔舅仔探房〕。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需帶糖果,米香餅等作禮物,岳家通常會設宴招待,俗稱〔請子婿〕。宴畢即返夫家,女家則準備一對帶路雞,以及兩株連根帶尾之甘蔗送予新人帶回。滿四個月後,新娘始可返娘家住宿,返回夫家時,娘家做米糕供其攜回,第二次則做桃仔粿供其攜回夫家,第三次以後則不再有特別之禮,俗云〔頭米糕,二拜桃,三拜呷無〕。至於新婚四個月內之禁忌,除不可在外過夜外,新娘梳妝鏡上所貼之紅紙亦須待滿四個月始可拆卸(今則較疏於此項,一般僅維持半個月即拆卸之);另外在此期間內亦忌參與他人之婚喪喜事,以免相犯沖。
作者: 思語    時間: 2012-10-27 04:37

……       踩踩踩
作者: 弦書碁    時間: 2012-10-27 10:21

樓上的..妳是要嫁女兒還是娶媳婦..踩那麼用力..ㄏㄏ不是還早的嗎..
作者: cowfish    時間: 2012-10-27 16:01

1# klim


二哥你該不會是要等退休後. 做個兼差的專業媒人吧?!
作者: 呼叫伙伴    時間: 2012-10-28 17:19

好像我結婚的時候,少了很多步驟耶~~~
[attach]497[/attach]
作者: 淡影    時間: 2012-10-28 22:11

5# 呼叫伙伴
哇哩勒..看甲目珠強強麥脫窗..還是看無那是什米字...

作者: 呼叫伙伴    時間: 2012-11-21 13:36

6# 淡影
那個是草書啦,我現在都忘了楷書要怎麼寫了。[attach]526[/attach]




歡迎光臨 Yes98歌唱聊天室論壇 (http://es98.net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