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錄站點

請由此登入

查看日誌|返回日誌列表

大小黃魚區別

2023-08-15 16:16

大小黃魚作為中國近海重要經濟魚類,因肉質鮮美深得人們喜愛,但因大肆捕撈數量驟減。因兩者外形相似難以區分,下面教大家如何分辨大小黃魚。先放一張圖,簡單明了。



大小黃魚的主要區別是:大黃魚的鱗較小而小黃魚的鱗片較大而稀少;大黃魚的尾柄較長而小黃色尾柄較短;大黃魚臀鰭第二鰭棘等於或大於眼徑,而小黃魚則小於眼徑;大黃魚骸部具4個不明顯的小孔,小黃魚具6個小孔;大黃魚的下唇長於上唇、口閉時較圓,小黃魚上、下唇等長、口閉時較尖。


硬骨魚綱,鱸形目,石首魚科,黃魚屬。為傳統「四大海產」(大黃魚、小黃魚、帶魚、烏賊)之一,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。體延長,側扁,體長約40-50cm。金黃色。尾柄細長。鱗較小,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-9行鱗。椎骨25-27枚。平時棲息較深海區,4-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,產卵後分散在沿岸索餌,以魚蝦等為食。秋冬季又向深海區遷移。鰾能發聲,漁民常藉此估測魚群的大小。分佈於南海、東海和黃海南部。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。供鮮食或制黃魚鯗等;鰾可制膠。已經人工養殖。

硬骨魚綱,鱸形目,石首魚科,黃魚屬。體形似大黃魚,但頭較長,眼較小,鱗片較大,尾柄短而寬,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5-6行鱗,金黃色。椎骨28~30塊。耳石較大。體長約20餘厘米,最長可達40cm。體背灰褐色,腹部金黃色。為近海底層結群性洄游魚類,棲息於泥質或泥沙底質的海區。產卵場在沿岸海區水深10~25米,越冬場一般為40~80米,魚群有明顯的垂直移動現象,黃昏時上升,黎明下降,白晝棲息於底層或近底層。冬季在深海越冬,春季向沿岸洄游,3-6月間產卵,主要以糠蝦、毛蝦及小型魚類為食,秋末返回深海。鰾能發聲。中國產於東海、黃海、渤海,朝鮮半島西海岸也有分佈。
分享 412 次閱讀 | 9 個評論
全部(23)

留下腳印

評論